Search

visvim....

  • Share this:

visvim.tv "Archives" 展覽辦在新宿伊勢丹本館七樓,昨天在 F.I.L. 買了展覽同名出版品,今天下午工作結束後便搭車前往。

本展詳實地紀錄了品牌歷程,透過 Inspiration、Indigo、Fiber、Moccasins、DOROZOME、Handsewn Goodyear welt 等幾個部份,我神往著中村是怎麼一步一步構築起他的 visvim 王國。
Inspiration 區的巨大洞洞板掛著中村的收集品,有印地安羽毛頭飾、項鍊,幾個老福特輪框,草帽、吉他、日式作務服、玩具,還有些老舊的扳手,乍看毫無相關,但熟悉 visvim 的人腦中馬上可以浮現那個屬於 ⓥ 的畫面。回過頭,十年前,誰會想到把和式衣物、藍染、Gore-tex 跟印地安 Navajo 全搭在一起?
INDIGO 跟 DOROZOME(泥染)是這五年 visvim 致力投入的工藝,親身接觸後才瞭解其實天然染是門很大的學問,怎麼染上衣服、怎麼讓顏色均勻,都絕不簡單。展品中一件泥染的 bomber jacket,維持著剛出土(?)的狀態,其上沾滿乾掉的泥土,正是 16 S/S 的 Thorson JKT;而其實泥染並未真正讓這件夾克變成泥巴色,販售的商品已洗淨,但纖維、接縫中隱約透出的土色,讓整件衣服就像件 vintage 品,太美了!Thorson JKT 售價 18 萬日圓,這遠超出市面上 bomber jkt 的價格仍銷售一空。

Moccasins 區吸引了最多目光,牆上滿滿的老 moccasin 中混雜著幾雙 ⓥ,饒富趣味。說來也妙,昨天才在表參道 RRL 把玩了店內 vintage Indian moccasin,今天就看到這 moccasin 海:~
我自己擁有兩雙 visvim Double-ring,雖然聲勢不若 FBT 強大,但 Double-ring 經典的 ring boot 外型還是更吸引我一些。

有人說 visvim 最擅長的項目是行銷,雖聽來像是酸言酸語,但經營品牌兩年多,我最大的心得便是:既然是好的產品,他就值得好的行銷。
你做好的產品,要怎麼將你投入的心思傳達給消費者?你做好的產品,要怎麼讓消費者知道他好在哪裡?要怎麼樣第一眼就抓住目光,才不枉費產品這麼好?
我想包括我在內,許多台灣品牌都還在與產品搏鬥,遑論提出像樣的行銷,或自我安慰「商品自己會說話」,或告訴消費者「我們省下了行銷預算投入回生產」,但終究,既然要做品牌,這是我們勢必得正視的,在做好產品的前提下,你得透過行銷提昇品牌價值,而這背後須要超群的美感、更大的格局、更強的執行力,這也是我在 Archives 展看到的,中村先生最讓我佩服之處。

#visvim "Archives" 展後天 4/11 最後一天,沒辦法到場的朋友可以買書 (3,240 yen),或看看影片:
https://youtu.be/c8cZV91XAAM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機械背景/男裝狂熱
View all posts